首页 > 实时讯息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优势合理比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3:53:00    

5月19日到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调研。他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优势合理比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力求实现更多从“0到1再到N”的跨越。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兴产业迈进,促使经济发展模式从依赖资源、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粗放式模式,逐步转向依托数据、人才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集约式模式。要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筑牢新质生产力底座。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新质生产力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心,以技术创新驱动效率变革,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工业领域需瞄准产业链痛点,以智能制造、绿色工艺为方向,锻长板、补短板,重塑价值链韧性;农业现代化则需加速从“靠天吃饭”向“数智赋能”转型,依托生物技术、数字农田等突破,提升产业附加值。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点,既要强化现代化水平,也要深化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推动传统要素向数据、人才等新型要素集约转型,将技术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让新质生产力"落地开花"。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条件和路径也应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切不可盲目跟风、陷入同质化竞争、贪大求全、草率摒弃传统产业。要立足本地实际,精准定位自身优势,深度挖掘并有效利用本地区的特色资源。依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素,找准切入点,精准把握新兴技术的发展脉搏;抓实着力点,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把握关键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的深度融合,实现新旧动能的顺利转换。

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等诸多层面着力,充分挖掘各地区的资源潜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强化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优良态势,实现区域内特色化竞争优势的持续强化,又形成跨域联动的生产力跃升通道,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作者系中国网时事评论员邓绍洋)

编审:蒋新宇 唐华 张艳玲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