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无人播种机精准撒种;现代化仓储中心内,智能分拣系统高效调配农资;田间地头,技术员手把手指导农户使用农用机械设备——近年来,滨州市供销社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机制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全面搭建起现代供销服务网络,争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农资全链服务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我们今年在供销社购买了种子、化肥,农资也从这里买,打个电话直接送到地里,不仅方便品质有保障,价钱还不贵。等小麦长出来,收、储供销社也替我们操办好了,我现在是一个‘闲职’农民。”沾化区泊头镇南徐村的种粮户徐艳峰笑着说。
在徐艳峰的带领下,南徐村几家种粮大户一次就能订购二十余吨的农资,他们纷纷表示供销社化肥质量好,氮、磷、钾含量达标,长出来的庄稼收成也好,凭借供销社响当当的口碑,南徐村236户村民积极响应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的号召,打开了“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新局面。
群众的需求,便是改革的方向。因为极端天气增加以及种植户诉求不断多元化等因素影响,广大农民对农资零售的技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滨州市供销社不断加强与省社农服集团合作,依托山东供销农业服务公司滨州公司,打造“龙头企业+县域集配中心+基层(镇、村)服务网点”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同时,组建全市农资统采联盟,引导各经营主体合理定价、带头稳价、保障质量,累计统采额3.5万吨,年内销售农资30万吨以上。推动邹平、无棣农资流通示范县建设,聚焦打造“放心农资”品牌,建立农资质量可溯源管理机制,配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障农资质量安全。目前,全市已建立县镇村三级农资经营网点283处,3家企业入列总社、省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
全域托管服务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沙河街道办事处于家村玉米收获后的土地上,多台大型农业机械正在田间整地、播种小麦。撒肥车、液压翻转犁、带北斗导航的起垄机、驱动耙条播机按先后顺序有序作业。不到半天,就完成了100亩小麦的播种。
“过去一亩地老百姓从整地到播种雇佣机械费用大约120元,现在仅85元就能完成整个作业过程。”山东滨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登坤算了一笔账,“大型农机不仅能精准播种、节约成本,还能保证苗齐苗匀苗壮,增产增收!”
机械化作业的高效,得益于托管服务的规模化优势。全市供销系统积极推进以土地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全市64处为农服务中心,推进“党支部+合作社+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打造全程托管服务样板。面对部分农民对土地托管模式不了解、不信任的难题,依托村党支部积极做好农民工作,滨供农发公司与9个村集体签订托管服务协议,为参加土地全托管的农户和村集体优先支付保底收益,同时先行垫资开展土地整理、代耕代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收获、秸秆还田、收购销售等全程系列化托管服务,赢得农民信任和支持。今年供销系统承接中央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任务13.3万亩,较去年增加4000亩。
以邹平为例,通过创新“1+5”协同模式,党建引领下,合作社、农户、供销社、金融、保险五方联动,与5个镇36个村签订了托管协议,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年均获流转收益1000-1480元/亩;供销社收取托管服务费,土地收益全额归村集体用于基建提升、环境整治及农户二次分红。目前,已累计托管土地9万余亩,带动村集体累计增收超6000万元。该模式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山东改革精品案例。
城乡流通升级 畅通产销对接“双循环”
“如何让好产品卖上好价格?供销社的深度参与是关键!”台子镇供销社主任张炎炎感慨道。通过联合当地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起覆盖全镇的农产品购销体系,2024年累计助销蒜薹80吨、黄河蜜梨200吨,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2800元。如今,台子“十公里水果长廊”不仅是黄河沿线的生态景观带,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从田头到餐桌,农产品流通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完善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更关乎着老百姓“舌尖上的幸福”。在邹平,聚焦“强村富民”的首要任务,供销社立足本地特色种植养殖业优势,积极拓宽种植合作社、基地直采、订单种植等多种渠道,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香椿、水杏等时令特色产品,在供销超市试点开设特色农产品专区10处,对接种植专业合作社近40个,围绕韭菜、黄瓜、西红柿等20余种生鲜产品,拓展种植基地近万亩,带动销售农产品2万吨。同时供销社为合作社提供“耕种管收储售”全链条服务,并签订“订单种植”回收农户产品,真正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难题。今年,全市力争打造标准型镇级综合服务站33个、村级综合服务社90个,通过全面构建城乡现代流通体系,真正打造成为农村商品市场的“国家队”。
基层组织振兴 锻造为农服务“主力军”
在下河供销社北院,1500平方米标准化仓储库房顶部的光伏矩阵蔚为壮观。 “这些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建筑曾濒临废弃,如今通过改造实现危房变仓库、屋顶变‘电站’的华丽转身!”下河基层社主任马金朋介绍道。配套建设的1.65MW光伏系统,日均发电2万度,年二氧化碳减排达7200吨,为基层社转型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基层社重燃生机的背后,是人才机制的创新。“2014年刚入职时,我既是超市店长,又是采购员、营业员,多岗位锻炼让我快速成长。”现任邹供能源公司总经理的李虎回忆道。
像李虎这样的年轻人,已成为推动供销社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全市系统着力夯实人才、作风、项目三项保障,通过组建供销农资服务队,实施“经营主体带头人+致富能手+专业社员+农机手”四类人才培育工程,年精准培训6000人次,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2024年全市基层社经营收入突破14亿元,23家基层社达到省级示范社创建标准,有力重塑了供销为农服务主阵地。
2025年,滨州市供销社将紧紧围绕全市“113388”工作体系,以整体工作“全省一流”、部分工作“全国前列”为目标,重点抓好“打造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农业强市建设生力军、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三件大事”,为加快品质滨州建设提供坚实的供销保障。
(大众新闻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李天一 王丹 刘丹 夏永超)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无人播种机精准撒种;现代化仓储中心内,智能分拣系统高效调配农资;田间地头,技术员手把手指导农户使用农用机械设备——近年来,滨州市供销社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机制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全面搭建起现代供销服务网络,争做农
2025-05-24 15:13:00原标题:我州精准发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铺路搭桥中国甘肃网5月22日讯 据民族日报报道(记者 张姝)今年以来,全州人社系统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从政策补贴、招聘服务、基层项目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铺路搭桥,推动就业工作高质量开展。精准补贴,缓解毕业生求职压力。全州人社部门聚焦低保家庭、零就业
2025-05-22 10:32:005月21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336个重点项目已授信项目125个,主要以能源化工项目为主,累计授信额度超700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重点项目融资方面,金融机构聚焦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精准发力。纳入2025年计划的市级重点项目融资需求2268.1亿元,已授信占总
2025-05-22 08:54:00学习教育中,各地突出问题导向,抓实开门教育,倾听基层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持续转作风强担当,切实解决群众现实问题、企业实际难题,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砀山县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深入对照检视,坚决动真碰硬,从严推进整改落实。该县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调查研究等多种途径,全面深入
2025-05-22 00:11:00为进一步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总结分析形势任务,集体“把脉”问题短板,研究部署目标任务,近日,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靖宇县人民法院花园口人民法庭召开2025年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工作会议。白山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广军出席会议并讲话。白山中院民事审判第一庭部分干警,各基层人民法院分管人民法庭工作的院领
2025-05-15 13:26:005月22日,英德市零工市场、就业驿站,英城街道安居零工市场、就业驿站,英德市制造业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以及英德市“南粤家政”培训基地集中揭牌。英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先涛出席揭牌仪式并实地调研项目建设情况。英德市“南粤家政”培训基地揭牌。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 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当天揭牌的四个项目,均
◆180余名大咖云集共谋“美丽”之道!“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5年会在青岛启幕 ◆激活要素“乘数”效应,“链”起供销助农新路径 ◆“记者梦”启航!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会员日活动等你来参加 ◆央行、外汇局拟出新规,优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 ◆“幸福车间”助安居乐业!《云南日报》点赞昭通盐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