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县:“幸福车间”助安居乐业
塑料花厂生产车间。 本报通讯员 陈继冬 摄
近年来,昭通市盐津县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聚焦群众增收主线,以党建引领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持续优化就业服务,让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走出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安置区鲲鹏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塑料花厂生产车间,工人们正麻利地组装花瓣、枝叶。这家开工仅半年的工厂,已吸纳周边乡镇376人就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幸福车间”。
“我们的产品走俏市场,生产车间的用工需求量也很大。”塑料花厂负责人杨鹃雁介绍,工厂采用“厂房+居家”的灵活生产方式,劳动强度低、技术易上手,工人按件计酬,月收入可达1000至4000元,可帮助无法外出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务工群众金华美便是受益者之一。她的丈夫因工伤致残,孩子年幼,过去全家仅靠低保维持生计。如今,她通过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了塑料花制作技术,丈夫也能在家帮忙做些简单工序。“白天在厂里压花,晚上带手工回家做,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既能照顾家人,又能赚钱,心里踏实多了。”金华美笑着说。
经过半年的发展,塑料花厂已吸纳来自盐井镇及周边9个乡镇的376名群众就业,其中包括89名脱贫监测对象,月工资最高的有4000元。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塑料花厂就业岗位预计扩容到500个以上。
为促进更多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水田安置区党工委在积极盘活资产的同时,以“招小商”为抓手,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安置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目前,已开展技能培训100余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10家,吸纳群众就业3000余人次。
今日推荐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 沈迅 通讯员 艾欣
《云南日报》(5月23日第8版)盐津县:“幸福车间”助安居乐业塑料花厂生产车间。 本报通讯员 陈继冬 摄近年来,昭通市盐津县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聚焦群众增收主线,以党建引领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持续优化就业服务,让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走出一
2025-05-24 13:36:00学习教育中,各地突出问题导向,抓实开门教育,倾听基层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持续转作风强担当,切实解决群众现实问题、企业实际难题,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砀山县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深入对照检视,坚决动真碰硬,从严推进整改落实。该县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调查研究等多种途径,全面深入
2025-05-22 00:11:00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魏光力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筑牢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博爱县自然资源局早谋划、早行动、早落实,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链条,全面打响汛前地质灾害防治“主动仗”,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墙”。加强部署,压实主体责任。及时发布《博爱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5-05-20 17:18:00原标题:聚焦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文旅、养老服务、绿色能源、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云南实施六大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的决定》要求,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
2025-05-20 14:31:005月19日,长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刘琳深入壶关县,就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实地调研。走进树掌镇上河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文化活动中心焕然一新,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孙刘琳与镇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驻村工作队队员围坐在一起,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村中抗旱、中药材种植、大棚种植和养殖产业发展
2025-05-20 13:24:005月22日,英德市零工市场、就业驿站,英城街道安居零工市场、就业驿站,英德市制造业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以及英德市“南粤家政”培训基地集中揭牌。英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先涛出席揭牌仪式并实地调研项目建设情况。英德市“南粤家政”培训基地揭牌。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 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当天揭牌的四个项目,均
◆180余名大咖云集共谋“美丽”之道!“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5年会在青岛启幕 ◆激活要素“乘数”效应,“链”起供销助农新路径 ◆“记者梦”启航!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会员日活动等你来参加 ◆央行、外汇局拟出新规,优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 ◆“幸福车间”助安居乐业!《云南日报》点赞昭通盐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