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消费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欺诈消费,需要综合考虑经营者的行为手段、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以及行为是否足以误导消费者。如果经营者的行为符合上述任意一种情形,并且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那么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限定款浓情巧克力、个性化定制情侣礼品、寓意非凡的黄金珠宝……七夕节快到了,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无论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商城,过节的仪式感拉满。“七夕限定”“一生一世”等广告宣传语被商家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8月21日,省消协发布消费提示,七夕不要陷入“面子消费”。为心爱的人买一份礼物
2025-08-23 18:29:00柠檬闻起来清香怡人,尝起来酸涩回甘。凭借独特的气味、口味以及营养价值,柠檬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频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茶杯里以及日用品的添加物中。作为典型的南方作物,在物流尚不发达的年代,北方消费者很少会接触到新鲜柠檬。而随着柠檬作为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物流便利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北方消费者“尝鲜
2025-08-22 07:36:008月16日,设计师女装品牌TWOI在上海开出首店。开业当天,有部分新品发售,吸引不少喜欢该品牌的消费者前往,还有人特地从外地赶来逛上海首店。不过,网上很快就有人吐槽人多到崩溃!并且有结账速度慢、排队管理混乱、黄牛泛滥等问题。有网友发帖称自己从外地赶来排队5小时还没有排到队伍从高温的白天排到晚上↓↓↓
2025-08-19 13:43:00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美国劳工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显著上涨,涨幅超出市场预期,显示美国产业链上游面临新一轮通胀压力。美国媒体认为,关税成本压力将向下游传导,此前“生扛”关税成本的美国商家快撑不住了。还有专家称,美国今年一定会陷入经济衰退,而中小企业在此期间可能会面临
2025-08-16 21:13:007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突发事件、社会民生等领域,假冒权威、凭空捏造,使用AI合成不实图片和视频,误导公众认知,污染网络生态。网信、公安等部门重拳出击,坚决打击。有人重新翻炒“医保‘个人账户’将全部取消”旧谣,故意歪曲医保改革真实内涵,严重误导公众对医保改革政策的理解。“有专人上门服务激活医
2025-08-14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