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体的 “生命交通网” 中,有一些血管肩负着为大脑输送 “生命燃料” 的重任,它们就是一对颈动脉和一对椎动脉。其中,两条颈动脉宛如勤劳的 “快递员”,承担着为大脑运送约三分之二血液的艰巨任务,与我们的感觉、运动以及语言等重要功能密切相关,是维持大脑正常运转的关键 “生命线”。
然而,有一种悄然而至的 “健康隐患” 正威胁着这些血管的健康,那就是颈动脉斑块,医学上称之为粥样斑块。想象一下,血管本应是光滑畅通的 “高速公路”,可随着时间推移,各种不良因素开始在血管内壁 “捣乱”。脂质等物质慢慢在血管壁上沉积,就像公路上逐渐堆积的杂物,越积越多,最终形成了斑块。这些斑块会让血管变得不再通畅,管径慢慢缩小,血管出现狭窄。如此一来,送往大脑的血液量就会明显减少,大脑得不到充足的 “养分” 供应,就像机器缺少了动力,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至。更可怕的是,一旦这些斑块脱落,就如同公路上的巨石滚落,随着血液流动,它们会顺着血流方向,无情地堵塞远端脑血管,进而引发让人谈之色变的脑梗死。
许多人一听到颈动脉斑块,就会胆战心惊,担心自己马上会患上脑梗。那么,长了颈动脉斑块就一定会脑梗吗?研究数据显示,大约 30% 的脑梗与颈动脉病变脱不了干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斑块就一定会脑梗。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其早期阶段,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 “小麻烦”,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这时候,中老年朋友们可不能掉以轻心,最好去做个颈动脉超声检查,这就好比给血管做一次 “体检”,能够提前发现颈动脉斑块。医生会依据斑块的大小、性质,为你量身定制应对方案。
要是斑块不大,属于稳定斑块,大部分人通过调整生活饮食方式,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就像给血管做一次精心 “保养”,可以大大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体检这件事不太上心,总觉得自己身体没啥问题,没必要去医院检查。他们往往等到身体出现明显症状了才匆匆就医,可这个时候,情况可能已经比较危险了,说不定脑梗的症状已经悄然出现。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当颈动脉斑块严重到导致血管狭窄时,头部常常会出现 4 个异常信号,这些信号就像危险的 “警报”,很可能是脑梗的征兆。
持续的头晕头痛是第一个危险信号。头晕和头痛在生活中很常见,感冒、劳累过度、失眠、血压血糖不稳定、颈椎病等都可能引发。一般情况下,经过适当休息,这些症状就会缓解,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要是你是中老年朋友,本身又患有三高疾病,或者体重超重,一旦突然出现头晕,还伴有视物旋转、眩晕,头痛剧烈,走路摇摇晃晃不稳,而且休息或者服用相关药物后症状依然持续,那可就得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是脑梗在 “作祟”,此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赶紧去查查颈动脉。
一过性失明也是一个重要信号。我们眼睛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又是大脑主要的供血血管。当颈动脉出现斑块,并且逐渐增大、增多,导致血管狭窄时,就像水管被堵住了,水流不畅,眼睛的视网膜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 “闹脾气”。患者会突然感觉眼前一黑,一侧眼睛瞬间看不见东西,可过了短短几秒,视力又恢复正常了。千万别以为视力恢复了就万事大吉,这其实正是脑梗发作的高危预警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
言语障碍则是脑梗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我们大脑里有一个专门管理语言功能的 “司令部”,要是这个区域的脑部血管因为颈动脉病变出现堵塞,就像司令部的通讯线路被切断,人就会突然出现说话不清楚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失语。同时,往往还会伴有口角歪斜、一侧面部麻木,或者一侧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别犹豫,立刻前往医院检查,确诊后,医生会马上采取相应的紧急治疗措施,努力阻止脑梗进一步恶化。
流口水这个症状看似平常,却也可能是脑梗的表现,而且很容易被大家忽视。日常生活中,睡姿不正确、身体湿气重、患有胃食管返流病等,都可能导致流口水,不过这些情况下的流口水一般是可以控制的。但要是你突然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尤其是在睡觉时更为明显,口水总是向一侧流,即便调整睡姿也无法缓解,甚至还会被自己的口水呛醒,那就得小心了。这很可能是因为脑部血管堵塞,损伤了神经系统,使得大脑对口腔咽喉肌的控制力下降,肌肉活动变得不协调,从而引发不自主流口水,有时还会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
尤其是患有三高疾病的中老年朋友,一定要留意头部出现的这些异常症状。一旦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说不定能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己的健康。
那么,我们该如何稳定斑块,预防脑梗的发生呢?
控制好 “三高” 是关键一步。脑梗的发生与动脉斑块紧密相连,而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 “帮凶”。它们不仅会增加斑块形成的几率,还会让斑块变得不稳定,就像在血管里埋下了一颗颗 “定时炸弹”。高血压是脑梗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很多人在高血压早期,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就不重视治疗。但实际上,持续的血压升高,就像一股强大的水流不断冲击着水管内壁,会损伤血管内皮,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造成损害。对于三高疾病,一定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控制。
一般来说,我们要将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内,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3.4 mmol/L,甘油三酯控制在<1.7 mmol/L。大家可以通过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坚持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规律作息等方式来控制三高疾病。要是这些方法效果不佳,也别担心,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控制,同样能有效管理三高。
改掉不良生活方式也刻不容缓。如今,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可也让不少人变得越来越 “懒”。在城市里,很多人出门就开车,上楼就乘电梯,回到家就往沙发上一躺,而且还经常大吃大喝,外卖成了 “常客”。长期摄入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再加上体育锻炼严重不足,导致超重或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三高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的 “导火索”。另外,现在很多人,不管男女,都有抽烟、饮酒的习惯。大家可能不知道,长期吸烟,就像在血管里放了一把 “火”,会造成血管痉挛,严重损伤心脑血管,让脑梗的发生风险升高 3 倍。
对于饮酒,如果是工作需要,偶尔适量喝一点还行,但要是经常喝得醉醺醺的,那可绝对不行,这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极大。大量饮酒会引发高血压、高凝状态,减少脑血流量,增加心房颤动风险,进而大大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一定要努力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让身体重新回到健康的轨道上。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遵医嘱用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或瑞舒伐他汀钙等药物,就像给血管请了一位 “保镖”,能够真正有效地控制住斑块,让心脑血管病离自己远远的。
3月初,余华2025年全新编选《世界上的迷路者》由新经典出版社推出,这本书集合了余华四十年创作的自我对话。《世界上的迷路者》由余华亲自选编了40余篇文章,完整展露了40年创作、阅读与人生故事,在书中他还揭开了自己创作的一些幕后故事:写作《活着》的卡顿、阻塞与灵感,关于电影版《活着》的趣事,给《文城》
2025-04-29 11:40:00【来源:健康报】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张晓华 胡晓军重度抑郁的患者,常常被绝望裹挟,有的甚至会选择轻生。当患者情绪崩溃,医护团队的温暖陪伴可以帮助他们积蓄重新出发的力量。近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经五路院区,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在多学科医护团队的帮助下,逐渐走出心灵阴霾。久违的眼泪“我不想再受这
2025-04-27 21:37:00季后赛的舞台,犹如一座熔炉,正锻造着年轻球员的梦想与实力。休斯敦火箭的年轻人们,就像一群怀揣勇气的探险家,踏入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领域。在与勇士队的系列赛中,前两场 1 - 1 的比分,恰似悬念重重的剧本,而火箭新星们的表现,正成为这部剧集中最扣人心弦的章节。初登季后赛战场,火箭的年轻球员们就像刚学
2025-04-27 13:11:00当地时间4月25日,记者获悉,弗吉尼亚·朱弗雷(Virginia Giuffre),爱泼斯坦性侵案中最早发声、最具代表性的受害者之一,于近日在澳大利亚自杀身亡,终年41岁。其家人于25日发表声明确认了这一消息。据悉,朱弗雷在澳大利亚尼尔加比(Neergabby)居住多年,并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
2025-04-27 07:35:00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经济,正频频让人感到“超预期”。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5.4%,超出了很多国内外机构的预测,而过去往往在四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来得也比往年更早一些。时间本身也是信号。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在这样的国内外情况下,及时召开会议并向社会传
2025-04-26 1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