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这支口红多少钱?”
好友群里,小张正在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自己新淘到的大牌“平替”口红。这支49.9元的平价口红,来自一个新兴的国货品牌。
“以前总觉得化妆品必须买大牌的,但现在很多国货越做越好了,在成分大致相同,成色也相似的情况下,当然是价格越实惠越好。”小张边说着,边为群里众多“求链接”的朋友们发送了口红商品链接。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最近,记者走访发现,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实惠的商品,将性价比拉满,正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观念。
跟着“买组”抄作业
26岁的小何曾经是一名“月光族”。每月工资一到账就马上在各大购物APP上开启买买买模式。“赚钱就是为了花,花钱就是享受当下。”
但近年来,随着买到的溢价商品越来越多,小何的想法有了转变。“以前上网购物都图方便直接结算,但自从在社交媒体刷到大家的购物攻略,才发现当冤大头白花了好多钱。”现在的小何买东西前,都会先上网,浏览各种“买组”抄作业。
“买组”是指各类社交平台上,一些“省钱”博主分享的购物优惠信息的帖子,大家跟着博主领券、兑换福利,就能以好价买到各类好货。
网上网友分享的各类“买组”信息。
小何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最新的订单,买券加红包优惠后,以实际60元钱,买到了6升洗衣液和一瓶消毒液。
小何买券加实付款,共计60元买到了6升洗衣液和一瓶消毒液。
和小何一样的年轻人不算少数,记者浏览网页发现,这些“作业贴”的浏览量都不错,点赞评论也很多。年轻人乐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省钱攻略,也逐渐习惯于在购买东西前查看攻略。
“该省省,该花花,通过精打细算省下钱的这个过程也让我很有成就感。”小何说。
囤货囤到“妈见打”
和小何一样,23岁的小杨也是生活中的省钱高手,但她更关注在一些商家重大优惠节点,比如“618”“双十一”这些促销节点里,盘算购买一年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主打一个“囤货”。
小杨向记者展示了去年“618”囤下的卫生纸,“这些东西在我们分享好物的群里叫作‘妈见打’,”小杨笑着说,“就是一下子买这么多东西,妈妈看见了就要生气打人了。”
“618”大促前博主分享的购物攻略。
“妈妈”的担忧也不无道理,27岁的小林独自在昆明租房生活,在电商大促时囤积了18箱纸巾、5升装洗衣液和整整一柜子临期零食。“当时觉得每单都省了30%,结果搬家时才发现这些囤货成了负担”,他苦笑着算了一笔账:“为存放物品多租了2平方米储物间两年,租金就抵得上省下的钱,真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二手市场循环“回血”
当省钱的智慧遇上闲置好物,不少年轻人开始挖掘二手市场的“隐藏金矿”。新晋奶爸小史,在某二手平台上拍下了一辆婴儿推车,收到货后他仔细检查、精心收拾,盘算着等孩子再大一点,就可以推着孩子出去晒晒太阳散散步。“这个高景观推车如果买全新的要将近1万块钱,但这个九成新的才要2000多,我觉得很划算,”小史说。
小史告诉记者,这个养娃省钱妙招,还是单位里不少“前辈奶爸们”传授的,“小朋友的东西都有时限性,比如这个推车,等他大一点就坐不了了,又得换新的,买二手的就不会太心疼,”小史说,“等我们用不了了,还可以再出手。”
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寻找闲置购买渠道。
从认可大牌平替到购买二手好货,从拼单“抄作业”到囤货经济学……年轻人消费观念在不断转变,呈现出新的消费特点,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商业机会也随之涌现——国货快速发展、二手电商平台不断成长、带货直播方兴未艾……未来还会出现哪些新变化,值得期待。
云南网记者:郭小煜 刘曦靓
设计:李亭亭
海报部分底图由AI辅助生成
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规定,5月1日起,我省开始伏季休渔。伏季休渔是一项对海洋生态、渔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举措。在伏季,海洋环境与鱼类繁殖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实施休渔的必要性,其产生的影响广泛且深远。位于福州连江
2025-04-30 20:14:00视频摄制:记者 包田红 谷守河 罗旭辉 吕钊 张远视频剪辑:记者 刘乃铮海报制作:记者 林怡
2025-04-29 13:24:00记者从4月29日在福建福州开幕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获悉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提档加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 ZB同比增长25%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记者:唐诗凝、董建国设计:贾稀荃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福建分
2025-04-29 11:23:002018年,四川绵阳警方破获了一个“酒托诈骗团伙,其中一名被通缉的酒托卿晨璟靓因颜值高引起热议。近日有网友发现,服刑完毕的卿晨璟靓在短视频平台开了账号,欲转型直播带货。4月27日最新消息传来,该账号已被封禁。2018年11月,四川绵阳警方公开发布检举“酒托”诈骗犯罪团伙在逃人员的通告,曝光了7名嫌疑
2025-04-27 21:25:00中国经济网重庆4月27日讯(记者宋雅静)春日的石柱桥头镇生机盎然:近70家企业扎根山间,返乡青年带着新技术激活撂荒地,土家吊脚楼旁的智慧民宿宾客盈门……这个曾经的“空心村”,正以全国首批“万企兴万村”优秀案例的身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共富答卷。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4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公布100
2025-04-27 1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