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份救灾盒饭里的代表担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01:15:00    

暴雨声、敲门声、呼叫声,混合着扑面而来的泥水味道,是榕江县忠诚镇人大代表、党委书记杨胜涛对6月24日这天最深的记忆。

作为距离县城近、受灾影响小的乡镇,忠诚镇成为抗洪救灾时的“补给站”与“中转站”,担负着前线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后勤就是战场。”杨胜涛连夜组织紧急会议,成立临时指挥部,统筹调配后勤志愿工作,将干部群众分在综合协调、支援前线、物资保障等七个专项小组,全力支援救灾行动。

火,从灶台烧到心头;手,从酸痛到麻木。

“不能让他们没饭吃。”这是杨胜涛心里唯一想的事。粗略估计,25日当天,全镇共向榕江县城送去近4000份饭菜。

在洪水最严峻的72小时里,忠诚镇将南门饭庄改造为24小时运转的“炊事班”,设立四个补给点,号召大家捐食材、组建服务队,日均向前线输送数万份暖心餐食。

“多省一份饭出来,就能多打一份饭支援一线。”二次洪灾来袭时,身着村超球衣的杨胜涛喊出“后勤只吃三分饱”的口号,“当时情况很紧急,压力非常大,我们必须精打细算,使出十分力。”

同为人大代表的忠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胜鑫,负责的是物资和人力调配。每天,杨胜鑫的手机通话记录连成长长的一条,“不是在调度物资,就是在调度物资的路上”。

联系周边乡镇、爱心企业募集物资,精准分配到最急需处;召集组建后勤队伍,合理分工清淤,搬运物资……

洪水刚退,他每日睡眠不足四小时,整日奔忙于各救援点之间,和大家一起肩扛手提卸物资,让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暖流” 更快地涌向灾区。

“后勤保障无小事,每个环节都关系前线战斗力。” 榕江县人大代表、忠诚镇人大主席唐周把这句话落实到食堂管理的每个细节。

洗菜、切菜、烹饪、分装……用餐高峰期,唐周化身 “现场指挥官”,让打餐组流水线作业、厨房组控火候、切菜组分工协作。通过推行 “分时段错峰就餐”,他提前对接各重建小队,减少聚集又确保餐食新鲜。

为确保食品安全,他协助构建起从食材分拣到餐具回收的“闭环管理”,提供安全高效的餐食服务,让前线人员能随时吃上热饭。

清淤一线,忠诚镇人大代表、副镇长龙盛烈身上总是沾满泥点。6月24日晚,刚结束抢险的他连夜组建起450多人的清淤队。

面对一米多厚、夹杂杂物且发臭的淤泥,他率先拿起铁锹,用磨出老茧的肩膀扛起希望,用晒得黝黑的面庞诠释担当。

胶靴踏碎淤积的泥土,铁锹上泥浆已干涸结块,“我们多清理点,孩子们就能早点返校!”

目前,榕江县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这支“人大代表力量”依然活跃在重建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千钧分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敖子棋

编辑 曾书慧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马 刚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