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是周至县叫响多年的一个词,也是探索了多年的事。
周至县有近70万人口,放在全省属人口大县,同时,县域内80%的土地被划入生态红线,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稀缺。如何集约利用好20%土地?周至以生态工业破局。
以低消耗、低污染、工业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的,建立起生产者、消费者的工业生态链。
生态工业是周至“出秦岭”的一种方式。
出,是一种发展方式
建县两千余年的周至县,因土壤肥沃、粮食丰产,自古有“金周至”的美誉。这里襟山带河,近三分之二面积被森林覆盖,秦岭北麓面积占西安市秦岭北麓总面积的41.8%。
过去几十年,“金周至”曾在工业化浪潮中一度“掉队”,多项经济指标在西安市排名末位。究其原因,绕不开“先天不足”的工业。距离西安主城区80公里的“尴尬半径”让周至难以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工业底子薄、基础弱。
周至县集贤产业园内的比亚迪厂区 新华社/供图
一面是碰不得的生态保护红线,另一面是广大群众迫切希望发展的心声,怎么破?
“周至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周至县委书记闻其伟说。2022年,周至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生态工业”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锚定目标后,周至县便开始外出精准招商。“绿色是我们考量的关键因素,有的项目即便产值大、纳税多,但只要不环保,我们也不考虑。”周至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小勇坦言。
在王小勇看来,“装进篮子都是菜”的招商方式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基于产业链发展的“策划式招商”,与企业谈的不只是眼前利益,而是从技术路线、行业前景、资本市场等方面逐一剖析,有针对性地建链、强链、补链、延链。
这一理念下,周至集贤产业园将产业层次低、环保不达标、亩均效率低、带动就业少的21家老企业应退尽退,引进了一批有潜力、有技术、有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企业。这其中,就有比亚迪智能终端、比亚迪汽车零部件,周至县从此有了百亿级项目、万人大厂。
比亚迪落地之前,集贤产业园获批省级重点工业园已有9年,但拿得出手的企业不多。彼时,西安高新区的一些制造企业正面临向外疏解和扩大产能的抉择,周至县与西安高新区签署共建集贤产业园协议,探索“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西安高新区多渠道筹措88亿元,全部投入产业园建设。周至县举全县之力支持集贤产业园发展,承接高新区产业有序溢出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
周至县发改委主任陈三选说,周至工业用地稀缺,但在总投资130亿元、占地2980亩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项目落地过程中,县上仅用45天,就完成了规划调整、土地报批和供应等工作。
高效率不止体现在拿地速度上。
2024年9月,比亚迪因承接大订单紧急招募6000名工人,可正值猕猴桃丰收季,以猕猴桃之乡闻名的周至也面临季节性“用工荒”。为解比亚迪的燃眉之急,周至在全县范围内筛查符合比亚迪招工条件的劳动力,围绕返乡大学生以及职校、技校学生、复转军人等群体,镇街干部挨户动员,各镇派专车接送面试。不到一个月,8000余人报名,多轮面试、培训后,3000余人正式入职比亚迪。
“比亚迪在集贤产业园有3万余名工人,三分之二来自周至县。”陈三选介绍,随着链主企业比亚迪入驻,天津鹏翎、广州福盛源等几十家智能终端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产业链上的企业相继落地。
截至目前,已有140余家企业入驻集贤产业园,3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工人年均工资7.2万元。
“以前在南方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工资按时到账,还不耽误接送孩子、照顾老人。”在34岁的梅立丹眼里,这是产业发展带来的最大红利。
服务与需求相匹配
周至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的经济结构正在改变。众多厂家订单已排到年底,不少企业新厂房正在建设,在车间、工地、小区,来自周边武功、眉县等地的务工人员接踵而至,成为在周至创业、就业、生活的“新居民”。
周至水街
“过去企业盖个章要跑五六趟县城,现在园区就能‘一次办’。”周至集贤产业园管委会副书记任辉指着59项赋权清单告诉记者,为打破行政壁垒,周至县将资规、住建、环保等12类职能下放园区。此外,还创新“见章盖章”机制,即待审批事项由高新区相关部门审核、提交用章申请后,县级部门要在1—3个工作日内完成核验并盖章。
广州企业福盛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从入陕到投产仅用了两个多月。“这效率在东部也不多见。”厂长赵华明感慨,“从前期租赁厂房,到企业落地后的环境评估、水资源利用、通电通气等手续,政府事无巨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赵华明笑称,集贤产业园管委会的对接干部就像企业不拿工资的员工,随时在线。“遇到问题,我们还没想好怎么解决,对接干部就已经着手去办了,帮我们省了好多事。”
福盛源落户周至后,一度困扰他们的一线工人招聘难、物流畅通性不足、经营成本高企等问题迎刃而解。此外,公司距离比亚迪厂房不足3公里,省去了过去2000余公里的运输成本。“隔壁供货”的优势,让工厂当年见效。
“过去招商拼优惠、拼财力,现在拼的是贴身服务。”任辉总结,从招商开始,周至县相关部门的服务便渗透到了企业扎根发展壮大的每一个环节。他的手机里,存着园区所有重点企业高管的微信,“半夜接到咨询都会秒回”。
招商时,周至县更看重完善产业链条,跟企业找到共同的发展愿景。在集贤产业园,园区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组装出一部新能源汽车。“链主和配套企业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共生进化。”任辉说。正因此,集贤产业园不断细化产业链图谱,深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绿色装配式建筑等细分领域,着力引育产业链“链主”企业。
集贤产业园,共建以来,开发面积由2.6平方公里扩展至9.3平方公里,落地企业增加近3倍,固定资产投资提升16倍,工业总产值从共建前的8.5亿元跃升至447亿元,增长52倍。
这场几何级数的产业裂变,被当地干部称为“与‘好学生’坐同桌的化学反应”。
集贤产业园向北4公里,周至县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内,智能机械臂在车间挥舞,生产控制中心大屏幕上,设备状态、订单进度一目了然。
“我们的目标是‘西安制造、周至配套’,承接比亚迪零部件配套以及西安城区产业转移。”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副主任郭瑞博说,乘着与集贤产业园“两园融合发展”的东风,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招引来陕西尊荣智能科技、艾德智能包装等一批高科技、高效能项目,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人才与产业相协调
2024年9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楼观校区正式投用,周至县域内迎来了第一所大学。
华清学院新生报到当日,周至县城酒店预订量暴涨,甚至有家长不得不住进了几公里外的民宿。学校周边,奶茶店、剧本杀馆连夜抢铺,门面房的租金涨了三倍,不少村民在新装修的两层小楼前挂上了红色招租条幅,一间民房每年可收租2万元。
游客在休闲农庄采摘猕猴桃 视觉中国/供图
楼观新区党工委书记郭俊波说,这是高校带来的“开学经济”,看得见,摸得着。“过去周至孩子考上大学叫‘出秦岭’,现在大学进了山。”郭俊波办公室放着连片的校区规划图,除了华清学院,楼观新区还将落地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3所高校,生态保护区之外的规划面积,学校占地达到40%。
而在规划面积2.65平方公里的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内,占地213亩的西京学院研究生院即将动工。5所高校先后签约周至,一个以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为主的大学城,呼之欲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后续各所院校投入使用,周至将迎来数万学生和教师,带动人口聚集、基础配套升级、商业氛围活跃。
当然,短期拉动投资以外,更长远的,是以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为重点方向,实现县域与大学的双向奔赴。
5所高校下沉县域,面对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场景相结合的需求,不约而同把学科重点锁定“新工科”,所设学院、专业都与周至产业息息相关,瞄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方向。
时下,周至县正在与华清学院洽谈订单式培养人才,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华清学院就“定制”什么专业。
以培华学院与曲江新区、周至县签订的合作协议来看,三方合作的重点,聚焦在教育赋能产业上,在楼观文教旅融合产业园的发展蓝图中,培华学院承担起了重要角色。
尽管尚在规划阶段,西京学院研究生院已然成为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招商的一张王牌。“研究生院的实验室与比亚迪车间隔街相望,5公里内企业众多,其中不乏行业头部企业,是‘送上门’的实习基地,企业技术痛点写进了学生毕业论文,未来,他们就是产业最需要的人才。”谈及这场产教融合实验,郭瑞博信心满满。
“Z世代”的求学轨迹与县域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知识的生产线与产品的生产线仅一街之隔……周至大学城背后,是县域经济的新生存法则:不是被动承接大城市的溢出,而是用教育杠杆撬动“人才—产业—县城”的共生进化。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共同起草并发布《关于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旨在进一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管理,支持境内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高效融资。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随着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持续推进,境内企业赴境外上
2025-05-24 14:46:00生态工业是周至县叫响多年的一个词,也是探索了多年的事。周至县有近70万人口,放在全省属人口大县,同时,县域内80%的土地被划入生态红线,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稀缺。如何集约利用好20%土地?周至以生态工业破局。以低消耗、低污染、工业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的,建立起生产者、消费者的工业生态链。生态工业是周至“出
2025-05-24 09:48:005月23日,极客谷数字安全行业发展大会在松江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聚焦数字安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三大行业热点,吸引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代表,以及120余家行业企业参会。现场,松江区政协主席刘其龙、东华大学教授俞建勇和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教育委
2025-05-23 20:16:00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拓空间:保险“托底” 支持企业“创”出新天地
2025-05-23 17:55:00近年来蒙自市工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以冶金、建材等重工业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轻工业支撑、多元主体并存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蒙自市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建立了南湖橡胶厂、三九电池厂、红河州轴承厂等诸多工厂,成为了蒙自工业发展的前
2025-05-23 15:34:005月22日,英德市零工市场、就业驿站,英城街道安居零工市场、就业驿站,英德市制造业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以及英德市“南粤家政”培训基地集中揭牌。英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先涛出席揭牌仪式并实地调研项目建设情况。英德市“南粤家政”培训基地揭牌。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 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当天揭牌的四个项目,均
◆180余名大咖云集共谋“美丽”之道!“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5年会在青岛启幕 ◆激活要素“乘数”效应,“链”起供销助农新路径 ◆“记者梦”启航!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会员日活动等你来参加 ◆央行、外汇局拟出新规,优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 ◆加纳乔将与曼联谈转会,经纪团队预计会获其他英超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