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李万杰 记者 高小雨)各地特色小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地域风情,子洲馃馅这一起源于明代、拥有600多年历史的陕北传统美食,以小麦粉、红枣、植物油等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制成皮薄层多、外酥内甜的面食糕点,深受人们喜爱。同时,还被赋予团圆吉祥的寓意,成为男女定亲的信物、馈赠亲友之佳品。
曾经,馃馅的制作多是家庭作坊式,凭借着代代相传的手艺,在民间绽放光彩。近年来,子洲馃馅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共有馃馅生产市场主体100余家,年产值超1亿元,成为带动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渐显现出诸多局限,不同作坊的制作工艺、原料选择参差不齐,导致馃馅的质量和口感难以保持稳定,也限制了其规模化发展。而《榆林特色食品加工技术规程馃馅》的发布,宛如一阵春风,吹进了子洲馃馅的世界,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变革,让这份传统美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起航。
这份技术规程在原料选择上,为子洲馃馅的品质筑牢了根基。从此,制作馃馅的每一种原料都有了严格的衡量尺度。以往,有些作坊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选用质量欠佳的原料,使得馃馅的口感大打折扣。如今,按照规程选定原料,让子洲馃馅的品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子洲馃馅迎来了标准化生产的新时代,也为品牌的树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工流程的规范,更是让子洲馃馅的制作从“随性而为”走向了“精准可控”。从面、油、水的比例,再到烘烤的温度、时长,每一个环节都有了详细的标准。明确了剂子与馅料的比例,确保每一口都能品尝到恰到好处的香甜。烘烤环节,以往全凭师傅的经验判断,如今则有了精确的温度和时间设定,保证馃馅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这样一来,无论是清晨第一炉馃馅,还是深夜最后一批成品,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高品质。
实现规模化生产,是子洲馃馅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技术规程的出台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它明确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企业可以按照规程要求购置自动化的和面机、包馅机、烘烤设备等,提高生产效率,产量将会随之大幅提升。充足稳定的馃馅供应,将驱动着整个产业链条蓬勃发展,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到中游的加工制造,再到下游包装销售;或是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商超、烘焙坊,在馃馅量产供应的有力带动下,将释放出无限的市场活力与发展潜力。
技术规程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鼓励企业和从业者在遵循标准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原料、工艺和口味。近年来,子洲馃馅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一些企业将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开发出了低糖、低脂的馃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有企业在馅料上进行创新,除了传统的枣泥、五仁,还推出了黄芪、玫瑰等多种口味的馃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特别是黄芪馃馅,将黄芪的药用价值与馃馅的美味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馃馅的口感,又增添了养生保健的功效,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有了技术规程提供的技术框架,企业就能放心地进行创新,让子洲馃馅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技术规程的发布让监管工作变得更加有章可循。以往,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主观性。现在,监管人员只需要对照规程,就能快速、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生产是否符合要求,让子洲馃馅产业在规范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积极拥抱早期孵化和成果转化,通过创新服务体系、开发特色产品等举措,大力推进对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的“最早一公里”和“最难一公里”支持。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以下简称“模速空间”)正是该行着力打造的“科创鑫孵化”基地之一。模速空间是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坐落于西岸传
2025-04-30 18:23:00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很多人会更加偏爱水分充足的水果,炎热的天气下咬上一口“水灵灵”的水果,那可真是既甜美又解渴。说到水分充足的水果,蜜瓜完全可以拿得出手,而且味道还很“香”,价格也不贵,真是太亲民了!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蜜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蜜瓜营养如何?蜜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甜瓜
2025-04-30 09:26:00根据德国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当地时间4月29日发布的月度报告,德国企业未来经营走势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4月有28.3%的受访企业表示难以预测自身业务发展,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该研究所专家指出,美国的关税政策已成为当前德国企业面临的主要外部不确定因素。德意志银行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7.8亿欧元,创
2025-04-30 07:49:00天眼查财产线索显示,近日,上海喜满满食品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奔跑的牛”商标获核准,国际分类为29-食品,商标注册号73526812。资料显示,上海喜满满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马春梅,成立于2021年,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以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上海喜满
2025-04-30 00:32:00据对全国8.0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5年一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3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4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3个百
2025-04-29 0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