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力 编辑/周远方】
4月10日,国内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华熙生物(688363.SH)披露的2024年度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骤降70.59%,扣非净利润仅1.07亿元缩水78.13%,第四季度更创下单季亏损1.88亿元的历史性拐点。
在营收利润双降的冲击下,华熙生物于今年3月启动了一场"刮骨疗毒"式的组织重构。董事长赵燕主导的反腐行动要求贪腐人员限期自首,同时推动管理层改组与供应链革新。
此外,上年度公司在技术层面迭代自动化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及供应商评估体系,通过产线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即便在净利润承压背景下,其研发投入占比也攀升至8.68%,公司研发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 20.70%。
然而,这场转型远未抵达终点。当医美终端业务遭遇机构的渠道红海竞争,华熙生物既要应对贝泰妮等对手的市场挤压,又需破解组织能力与战略布局的适配难题。董事长赵燕提出的"重返创业状态",既是对过往路径的反思,亦是对未来的郑重宣言——在功能性护肤品市场集中度持续走低的背景下,这场触及筋骨的管理革命与技术创新能否形成共振效应,将成为检验企业转型成色的关键标尺。
归母净利下降七成,核心业务受挫
4月10日,华熙生物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各项财务数据反映出公司当前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四大业务线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战。
从主要财务数据来看,华熙生物2024年业绩表现不佳。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扣非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78.13%。毛利率虽同比微增0.75个百分点至74.07%,但净利率大幅下降6.45个百分点至3.14%。
(截图来自华熙生物业绩报)
分季度来看,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糟糕,营收14.96亿元,同比下降19.33%;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下降340.24%,首次出现单季度亏损。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华熙生物在2024年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从业务板块分析,原料业务虽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2024年原料业务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9.47%,其中国际市场增长17.65%,医药级原料毛利率87.56%保持高位。然而,与以往相比,增速明显下降,且国际市场增长虽快,但基数相对较小,对整体业绩的拉动作用有限。
医疗终端业务保持高速增长,但也面临挑战。2024年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32.03%,皮肤类产品收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43.57%,覆盖医美机构超7000家。不过,医美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不断增多,华熙生物需要持续投入研发和市场推广来维持增长,这无疑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和压力。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成为业绩下滑的“重灾区”,收入同比下降 31.62%,仅实现收入 25.69 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47.92% 。这一业务曾是华熙生物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旗下润百颜、夸迪、BM 肌活和米蓓尔等品牌在市场上颇具知名度。
尽管公司不断推出新品,如润百颜的“元气弹”次抛、夸迪的“CT50抗垮面霜”等,但未能扭转销售下滑的局面。近年来,功能性护肤品市场竞争格局愈发复杂,市场集中度较低,华熙生物正面临来自贝泰妮、巨子生物等强劲对手的围堵。
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虽有一定增长,但规模尚小。2024年收入0.82亿元,同比增长40.97%。公司致力于研发能够解决颜值、身材管理、免疫提升、能量补充等健康问题的功能性产品,但目前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有限,距离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年度,公司的研发投入却持续增加,2024 年研发投入 4.66 亿元,占营收比例升至 8.68%,创历史新高。从销售费用来看,虽华熙生物教上年度有所下降,但与同行业爱美客(300896.SZ)、昊海生科(688366.SH)、上海家化(600315.SH)相比,华熙生物45.88%的销售费用仍处于高位。
(截图来自华熙生物业绩报)
多维度战略变革与人事变动
在整体业绩的 “阵痛” 之下,华熙生物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3月19日,华熙生物发布人事变动公告 ,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了深度结构性调整,这场人事变动被外界视为公司 “刮骨疗毒” 式变革的重要举措。
此次人事变动中,刘爱华、徐桂欣、栾依峥三名副总经理职务变动备受瞩目。刘爱华因退休离任副总经理,与公司签订的返聘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将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刘爱华在华熙生物工作22余年,曾任华熙福瑞达总经理,2023年年报显示其税前年薪总额高达182.09万元。徐桂欣与栾依峥转任业务副总裁,仍在公司工作。徐桂欣自2000年加入,2019年升任副总经理;栾依峥2019年加入,曾任财务中心总经理、财务总监等职。
与三位高管职务变动相对应的是,华熙生物聘任了财务总监汪卉和全球供应链平台执行主任相茂功为副总经理。汪卉(1983年生)拥有丰富的财务与风控经验,相茂功(1984年生)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十年经验,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此次人事调整旨在加强财务管理、优化供应链,以支持公司战略转型和提升运营效率,凸显对财务和供应链变革的重视。
董事长赵燕直言,华熙生物当前危机并非源于业绩下滑,而是组织熵增速度远超时代容忍阈值。她指出部分管理者依赖外包掩盖能力短板,滋生腐败与利己主义,甚至形成“不给预算不干事”的恶性循环。
为此,公司启动“限时自查”行动,董事长赵燕于2025年3月祭出“刮骨疗毒”计划,要求所有贪腐人员于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并辞职,逾期将移交司法。此举被外界视为华熙生物“二次创业”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清除积弊,为技术创新与组织升级扫清障碍。
除人事变动外,为扭转困局,华熙生物正尝试通过多维度的策略调整实现系统重构,供应链方面,华熙生物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如机器人手臂用于物料搬运和产品包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采购环节,公司建立了供应商评估与管理体系,与优质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
企业数智化的方面,公司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实时采集,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预测和优化调度,降低供应链成本。
在科研项目承担与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专利申请与授权成果也是公司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有效专利数为 580 件,累计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数量为 392 件。
站在2024年的业绩拐点上,华熙生物正经历着企业成长历程中的至暗时刻,转型代价同样沉重。这些举措虽具前瞻性,但执行层面仍面临挑战,赵燕提出的“重返创业状态”,成为2025年扭转华熙生物业绩的关键。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车企交出的成绩单各有千秋。从营收、净利润、销量等核心数据对比来看,车企间的发展态势差异显著。其中比亚迪凭借427.21万辆的销量和超7700亿元的营收继续领跑;赛力斯以305%的营收增速成为行业“黑马”并实现5年来首次盈利。总体来看,这8家车企2024年的营收总额
2025-05-01 08:14:00昨天(4月28日),微信安全中心官微发布提醒:近期,境外用户反馈称接听到来电显示为+864006700700的电话,对方自称为“微信客服”,并告知用户其微信账号存在违规行为需要关注等信息。微信官方称,微信客服官方的400业务属于全国统一服务热线,此热线未曾开放外呼国际业务。微信官方客服绝不会通过40
2025-04-30 09:12:00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进入尾声,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表现之一,备受市场关注。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4年,银行股、券商股、保险股等金融股的分红总额均创下三年新高。其中,上市券商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到34.38%,同比
2025-04-30 06:12:00万科 视觉中国 资料图4月29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一季度,万科实现营业收入379.9亿元,合同销售金额近350亿元。同时,一季度公开债全部如期兑付。公告显示,报告期内,万科在各方及大股东强有力的支持下,积极实施“一揽子”方案,推进改革化
2025-04-29 21:43:004月28日,中建四局环境科技公司与投资公司在济南茂岭山联合开展“庆五一、迎五四”暨第一届登山节活动,40余名职工参与。活动以“泉城毅行伴春风 齐鲁携手登山行”为主题,融合红色教育、团队协作与生态保护,激发职工凝聚力与责任感。活动以“红色教育微课堂”拉开序幕,主持人讲述茂岭山战役历史,带领职工重温革命
2025-04-29 1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