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梁文锋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DeepSeek吗?如果王兴兴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宇树科技吗?如果汪韬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大疆吗?”
5月17日下午,在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福耀科技大学校长、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王树国向听众抛出上述之问。同一场合,从事艺术创作工作40年的北京电影学院原副校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孙立军也在思索:AI出现后,艺术创作领域还存在所谓的风格吗?艺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什么?
当前,新技术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一个显著的特点是AI技术极大地突破人的知识边界,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生产生活的限制。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变革?现有大学教育如何与AI紧密融合起来?
面对智能时代的新挑战,两位高校教育者不约而同提到,主动拥抱AI。在王树国看来,“规避它不是办法”。如果一昧地害怕技术带来的弊端,那必将被它所奴役甚至伤害。孙立军也认为要拥抱AI,“和它交朋友,而不能树敌。”
大学需跳出封闭小圈子,直接与社会对话
任何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结合各自观察与发现,两位高校教育者分享了他们对人才培养的看法。
王树国认为,现在很多发明创造和新形态都来自社会,大学已不再是从外部撬动社会的支点,为此大学必须从“以单一学科为支点”的传统封闭小圈子跳出来,直接与社会对话与世界对话,这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他在当天的分享中向台下的听众抛出一个自称“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果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大疆创始人汪韬继续读博士,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这些孩子走出校门后得到那么好的发展,为什么我们想栽树而没有栽成?”王树国说完,又点名坐在台下的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张亚勤问道:“我们的教育怎么办?”
南都记者注意到,王树国三问中国教育的同时,现场观众席里发出了一阵笑声,但又很快静下来,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解答。但王树国直言没有答案,唯一得到实践验证的是那些读博士的没有梁文锋他们做得好。
“我们只是育了一颗苗苗而已,真正的成长在实践当中。”王树国强调,学历不等于能力,能力也不从书本而来。大学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师的职能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让知识变为学生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天的分享中,王树国还反驳了“文科无用论”。他说当一系列技术问题产生的时候,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是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建立相应的文明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秩序等,以确保新技术不伤害人类,最大限度释放新技术对人类的益处等等,都离不开人文社科工作者的研究。
“这场新技术革命同样给人文社科带来发展的契机。”王树国认为,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人类进程中发挥的作用缺一不可。如果过分关注自然科学,而忽略人文社科,那将导致人类文明的消失,给人类带来极大伤害。
大学课堂不能简单地强调抬头率
AI的快速发展,同样影响着艺术创作领域。如何重塑艺术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孙立军关注的议题。
据孙立军介绍,AI出现后,很多人在争论电影界、艺术创作还存在所谓的风格吗?一些有名气的艺术家对这项新技术尤为排斥,认为AI虽然提升了创作的效率,但缺乏艺术性和个性化,“就像预制菜一样,内容都差不多。”
孙立军长期致力于中国原创动漫、游戏作品的创作与研究。面对这波AI热潮,他选择主动拥抱,并尝试将AI变成“合作伙伴”。过去一两年,孙立军拜访过一些AI公司,看完对方提供的样本后,他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AI会把梵高的绘画做成像塞尚的风格”。
究其原因,孙立军认为,这是因为AI公司在训练模型时,并未真正去了解和研究这些艺术家,深入挖掘其中的审美差异性。
不仅如此,孙立军在实践中还发现,由于模型数据不够丰富,AI输出的形象以西方审美为主,生成画面更多呈现的是欧美和日式风格。由此,他认为AI时代还需从底层文化思考:如何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现代化?怎么在世界舞台上讲好本土文化故事?
孙立军认为,AI让艺术创作的技术门槛降低,但“会工具”不等于“会表达”。从学“术”到学“道”,教育理念应作出调整——中国教育正面对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因为AI的落地应用,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为何学习?“如果(学生)对这些课程或专业没有兴趣,拿再高的学历学位也没有意义。”
在孙立军看来,AI时代的艺术人才培养是一个未知,但因材施教、兴趣教学将更加重要。大学课堂不能简单地强调抬头率,而是要重视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培养。面向未来的艺术人才,应是具备独立思想、文化自觉与叙事能力的新时代表达者。
具体而言,人不能只会模仿重复,而要找到独有的创新力,发掘无法被AI替代的潜力;其次是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将优秀艺术和文化融入世界数据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此外,孙立军提到“可完成力”也是艺术人才培养的核心。“不能光做一个样子,还要进入到产业界——如何服务产业界和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现在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需要0-1的创新
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业界求贤若渴。前不久,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上海的一场论坛上现场招聘,称公司的各种岗位包括文职、采购、销售技术、研发市场都很缺人。
这家机器人明星公司希望找寻何种人才?宇树科技副总经理王启舟在当天的圆桌对话环节,给出了一些答案。他说,宇树这么多年一直比较偏好有动手能力,更愿意做新技术尝试、学习和研发,甚至能够去动手参加一些比赛的人才。
王启舟进一步提到,人形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领域,包括本体、AI和感知。在机器人机械、电子、控制等方面,甚至一些前沿的材料领域都需投入研发和吸纳人才。未来机器人还可能会跟芯片挂钩,旨在打造与机器人感算一体的芯片。这些领域均大有可为,亟需人才加入。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认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爆发以AI为背景,具身智能成为重要方向。中国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人才优势,但国内不太会做“0到1”的突破性创新,更偏向“1到10”的跟随式创新,因此仍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另一场“问道智能”的圆桌对话中,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也提到这一问题。他回顾了互联网时代,称中国早期很多技术和商业模式是向国外借鉴的,但后来在规模、用户体验、产品架构等方面,中国做得更好。
因此张亚勤认为,在某种程度上,AI领域可能出现中美两个架构、技术路径,并在芯片、模型和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与此同时,“我们希望中国可以创造新的东西,有更多0-1的创新。”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也提到,中国人聪明且勤奋。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往往能很好地完成1-10的发展,但如何实现0-1的突破是关键,而这需要从教育入手。
采写/视频:南都记者李玲 发自北京
“如果梁文锋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DeepSeek吗?如果王兴兴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宇树科技吗?如果汪韬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大疆吗?”5月17日下午,在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福耀科技大学校长、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王树国向听众抛出上述之问。同一场合,从事艺术创作工作40年的北京电影学院原副校长
2025-05-19 15:40:00据中国海事局网站消息,连云港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5月19日14时至17时,黄海南部火箭残骸掉落,禁止驶入。(央视新闻)
2025-05-19 15:20:00近日,在深圳市南山沙河街道光华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迎来了一批爬楼“神器”,让住在楼梯房里脚不便的老年人实现“上下楼自由”,深受社区居民喜爱。依托科技手段破解老年人上下楼难题,这是南山区今年推出的试点服务。除了电动爬楼机,外骨骼机器人、AI对话盒子等科技助老“神器”也陆续“上岗”。▲居民使用外骨骼机器
2025-05-19 08:16:00日前,路虎发现5特别版官图正式发布,分别有Tempest和Gemini两种型号,均是为了纪念发现车型35周年历史打造而来。值得一提的是,发现5的生命周期已经达到第8年,路虎也开启了它的换代计划,不过具体发布时间还尚未确定。首先来看发现5 Tempest特别版,其命名来自于1998年第二代发现发布前使
2025-05-18 13:11:00不久前,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贸易法委员会)第六工作组举行最后一轮工作组会议,审议由中国倡议发起的《国际货物可转让单证公约(草案)》。该草案聚焦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中欧班列运单国际化建设中的实际需求,旨在通过推动贸易法委员会相关立法工作,探索解决因“铁路运单不具备物权凭证属性”而带来的国际贸易交往
2025-05-18 07: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