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刊载于7月1日《湖南日报》04版。)
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房舍高低错落,威严中透着雅致,这就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这座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建于清光绪时期的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也是全国第一座县衙博物馆。
内乡县衙三省堂门前,高悬着一副堪称“镇馆之宝”的名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仲夏时节,《楹联中国行》栏目组记者走进内乡县衙,特邀内乡县衙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王晓杰,共同赏析这副脍炙人口的名联。
直抒胸臆谈官民
“这副对联最大的特点就是辞藻通俗、语言质朴,以浅显易懂的字句揭示了官与民、得与失、荣与辱的辩证关系。”漫步内乡县衙内,王晓杰朗声诵读这幅名联,并娓娓解析,“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上下联互为印证,说理明白晓畅。”
内乡县衙正门。
该联为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时任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上联是对为官者的劝告,直言为官要以担当勤政为己任,造福一方百姓,千万不要小看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下联则是对百姓的感恩,尊崇“民为贵”,提醒官员要注重克己正身,爱民如身,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往何处去”。
内乡县衙有大堂、二堂、三堂等不同厅堂。大堂为“内乡县正堂”,是知县公开审理案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二堂为重大案件预审和一些民事案件调解之地,原名“思补堂”,高以永主持重修后,改为“琴治堂”,意在倡导鸣琴而治,政简刑清;三堂亦称“三省堂”,取自《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知县办公、议政和接待上级官员之处。
内乡县衙三省堂。
“三堂私密性更强,一些不宜公开的案件也多在此审理。”伫立三省堂前,王晓杰凝视楹联,娓娓道来,“此联悬挂于三省堂,以联言志,时刻警醒自己,彰显了高以永轻个人荣辱得失,重牧守一方责任,以民为本的思想。”
贵在“自己也是百姓”
高以永,何许人也?
“高以永,在事数年,温厚和平为治务,慈祥恺悌之声无间遐迩。”清康熙年间的《内乡县志》为其立传。
“高以永,广开垦,除匪盗,其有造于内乡者甚大。”清同治年间的《内乡通考》如此评价。
史料记载,高以永系浙江嘉兴人,出身于诗礼传家的当地望族,入仕时已人到中年。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年已半百的他调任内乡知县,兼管镇平、淅川两县事务。
高以永蜡像。
时值清初战乱之后,处处民生凋敝。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的内乡,更是军需供应沉重,经济萧条,不少百姓背井离乡。到任后,高以永深感责任重大,夜不能寐。他以赈济灾民为急务,广泛招揽流民返乡复垦,发放种子,调剂耕牛,广开荒田,并多次向上级申请“不收赋税”。烈日当头,尘土弥漫,高以永奔走于乡村田野,脸晒黑了,人累瘦了,“见者不知其为官也。”
“除了广开垦,高以永还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像除匪盗保太平等。原本的荒芜之地逐渐变得五谷丰登,百姓们也纷纷返回内乡,过上安稳日子。”王晓杰介绍,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高以永挥毫写下了这副传承千古、影响至今的名联。
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在王晓杰看来,这副对联远超其文学价值的,是其蕴含的“为官为民”之道:“此联反映的,既是高以永自己的执政座右铭,也是那个年代,一名公认的能吏、勤吏、廉吏,所应该具备的为官之道与为政之德。”
近年来,全国各地恢复不少衙署博物馆,如江西浮梁县衙、河南叶县县衙、河南新密县衙等,这些县衙内都悬挂了高以永创作的这副楹联。“尽管上联和下联有不同的挂法,但对联的核心思想是一样的。”王晓杰介绍说。
高以永在内乡任职九年,离任时,只有一箱书籍和几件衣物。内乡百姓依依不舍,争相挽留,并为其立了“德政”和“去思”两块功德碑。
民本思想映照当下
内乡县衙内,有一株元代种下的桂花树。如今,桂花树依旧枝干遒劲、绿意盎然,静默地看着世事变幻。
行进于此,王晓杰介绍,除去三省堂的这副名联,内乡县衙内讲述为官从政之道的楹联,还有30余副。
王晓杰(左)为记者解联。
比如内乡县衙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二堂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典史衙大门联:“法规有度天心顺;官吏无私民意安。”主簿衙大门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这些楹联,多是为官从政的自勉警世之言,体现为民情怀,发人深省。
正是得益于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2014年9月,中国楹联学会将内乡县衙博物馆命名为“全国楹联文化重点教育基地”;次年8月,中国楹联学会命名内乡县衙博物馆为“中国楹联博物院”。
俯瞰内乡县衙博物馆。
“内乡县衙所承载和折射的官德文化,虽然具有封建时代的历史局限性,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积极意义,至今仍有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思考和借鉴。”午后时分,阳光穿过桂花树的枝叶,洒满院落,王晓杰边走边说。
近年来,内乡县依托官德楹联文化,不断丰富内涵,打造官德文化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几十万名党员干部走进内乡县衙,接受官德文化教育,警醒自己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党员、好干部。
【记者手记】联语如镜照初心
唐亚新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高以永积劳成疾,病殁于户部江西司员外郎任上。为官十四载,他家中没多少私产,以至于逝世后连灵柩都无法运回老家。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捐助下,方得以归葬故里。饶是如此,高以永却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百姓的爱戴与不朽的清名。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从政者,需以民为本。正是一颗为民之心,让高以永真正得到百姓的拥戴。
细细品读,三省堂楹联的44个字,寥寥数语,力道千钧。四个“一官”,四个“百姓”,字里行间,无不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为官?
如何为官?再读楹联,回望历史,答案不难找寻:是克己正身、一心为公、担当作为,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抱负,是“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情怀,是以“自己也是百姓”的同理心去体会民间疾苦,是以“莫道百姓可欺”的同情心急百姓之所急。
吃百姓饭、穿百姓衣,从百姓中来,自当为百姓谋利。“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三省堂楹联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党员干部应有的作风和品质。在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更应从这副楹联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点评嘉宾:王晓杰
内乡县衙博物馆原馆长、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馆员,长期从事衙署文化研究,出版有《内乡县衙与楹联文化》《历代名人在内乡》《内乡县衙楹联集锦》《内乡县衙与古代司法文化》《揭秘内乡县衙》《内乡县衙与古代廉政文化》《古代赋税与内乡县衙》等著作。
中国楹联学会 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陈永刚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唐亚新
摄影摄像/傅聪
视频出镜/张嘉诗
剪辑/戴钺
设计/陈青青
来源:华声在线
(此文刊载于7月1日《湖南日报》04版。)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房舍高低错落,威严中透着雅致,这就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这座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建于清光绪时期的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也是全国第一座县衙博物馆。内乡县衙三省堂门前,高悬着一副堪称“镇馆之宝”的
2025-07-01 07:06:00来源:人民日报“项目物资采购规范吗?”“报酬是怎么发放的?”……近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苗尾乡纪委工作人员来到鲁羌社区村组道路硬化现场,紧盯项目决策、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监督无处不在。”鲁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杨杜生坦言,“如今,县级提级监督‘三资’、乡级下沉督导、群众指尖监督,村干部
2025-06-24 11:13:00新华社石家庄6月15日电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6月15日正式开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博物馆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角山山麓、长城脚下,总占地面积106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展陈面积1万平
2025-06-15 16:44:00由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辽宁省博物馆联合打造的情境剧《国宝辽宁》于18日晚在辽宁大剧院迎来首演。该剧创新采用“博物馆奇妙夜”式时空穿梭结构,以青年逛展人墨轩与文物导引“小龙”的互动来穿针引线,通过舞蹈、器乐等多元艺术形式,让辽宁省博物馆的《万岁通天帖》《簪花仕女图》《瑞鹤图》等17件国宝级文物
2025-05-20 00:03:00中新网南昌5月16日电 (记者 李韵涵)16日,“汉和天下——西汉帝陵文化展”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开幕,共展出西汉帝陵和海昏侯墓出土的128件/套文物,深入解读西汉帝陵文化。本次展览由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咸阳博物院、茂陵博物馆、长安
2025-05-17 1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