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4月18日,在邢台市宁晋县换马店镇北楼下村的麦田里,麦秆挺拔、麦苗碧绿,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小麦生长进入拔节和抽穗的关键期。
智能巡检无人机正在进行苗情监测。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摄
广袤田野间没有了农民忙碌奔波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喷灌设施均匀喷洒的水雾、智能监测设备闪烁的指示灯。
“基地现在正灌溉呢,在手机上设置好设备运行时间,就不用人盯着了。”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副研究员崔永增一边操作手机一边介绍,这里是河北省农科院打造的无人化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基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设施、机械等进行全程自动控制,实现了作物耕、种、管、收全环节无人化,让种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在智能灌溉系统的运作下,农田节水成效显著。“过去大水漫灌,浪费水还效率低,现在通过手机APP设定灌溉时间和水量,不仅节水超30%,还能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按需供水’。”崔永增说。
自动化喷灌设施正在作业。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摄
在崔永增看来,科技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智慧农场采用的精准播种技术,使作物播种整齐度误差从20厘米缩小至2厘米,出苗整齐度达到98%以上,小麦产量提升5%,每亩种植管理成本降低150元左右。
“与大水漫灌相比,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省人力,还能节水30%以上。”崔永增说,智慧农场的核心在于科技的深度融合。
走进智慧农场智能控制中心,一面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土壤温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强度等数据实时跳动,宛如农田的“数字脉搏”。
“这些数据来自田间25个土壤墒情测试仪和小型气象站,它们组成了麦田的‘千里眼’。”崔永增介绍,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全面掌握农田 “健康状况”,并根据数据制定精准的灌溉、施肥、植保方案,过去靠经验种田,如今靠数据管理,科技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科学、精准。
麦田里的土壤墒情测试仪。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摄
宁晋县是河北省第一产粮大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9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近年来,该县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农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我们在北楼下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和大曹庄农场,部署了智能监测设备、智能农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农业监测网络。” 宁晋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立强介绍,通过多光谱遥感以及气象、土壤墒情、病虫草情监测网点,实现了对农田的全时段、全方位监测,推动农业生产从 “经验主导” 迈向 “数据驱动”。
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查看智慧农场作物生长情况。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摄
宁晋县的实践,是河北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一个标杆。近年来,河北省加快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在石家庄市栾城区,智慧温室大棚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实时反馈到控制终端,自动调节系统精准控制通风、遮阳、灌溉设备,为蔬菜生长创造最优环境;在邯郸市永年区,植保无人机编队按照设定航线穿梭于麦田上空,高效完成农药喷洒作业,大大提升了病虫害防治效率;在张家口市张北县,智慧牧场通过安装智能项圈、电子耳标等设备,实现对牲畜生长、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让畜牧养殖更加科学高效。
“智慧农业通过对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农业资源消耗,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武彦荣表示。
宁晋县智慧农场控制中心。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摄
从田间到牧场,从温室到果园,智慧农业的“触角”不断延伸,为河北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河北省将打造100个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展示、创新、应用示范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应用率达到100%。
科技兴农,方兴未艾。在科技的赋能下,河北的农田正变得更加 “聪明”,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燕赵大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冀云
2025年宁波市精品番茄金奖产品。30日上午,2025年宁波市精品番茄推选暨镇海区土特产“镇蜜”水果番茄推介品鉴活动,在镇海郑氏十七房景区圆满收官。活动现场,“2025年宁波市精品番茄”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由宁波市镇海区乐兴兴蔬果专业合作社选送的“招关赞”牌“豫艺酸甜果”番茄、宁波市北仑绿土蔬果种植场
2025-04-30 14:21:00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石家庄4月29日电 (记者周博、实习生连亚拯)今天上午,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2025年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一”假期临近,旅游进入旺季,河北省应急管理厅针对外出旅游人员多、火源管控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对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行专门
2025-04-29 23:14:00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4月18日,在邢台市宁晋县换马店镇北楼下村的麦田里,麦秆挺拔、麦苗碧绿,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小麦生长进入拔节和抽穗的关键期。智能巡检无人机正在进行苗情监测。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摄广袤田野间没有了农民忙碌奔波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喷灌设施均匀喷洒的水雾、智能监测设备闪烁
2025-04-26 00:12:00IT之家 4 月 25 日消息,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今日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体要求上,到 2027 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体系逐步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 10%。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
2025-04-25 17:49:00种鹅场。工作人员在操作鹅雏孵化机。□文/本报记者 梁金池 摄/王世琛春风拂面,绿染龙江。全省各地的鹅养殖场一片忙碌景象:佳木斯市桦南县长彦家庭农场负责人董长彦组织工人将新购置的数十台鹅雏孵化机拆箱组装,今年鹅场养殖规模将达到200万只;在位于肇源县的黑龙江鹅香久食品有限公司种鹅场,总经理吴化成计划将
2025-04-23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