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获批增设4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项目及1个博士项目。今年,港科大(广州)的本科招生专业数量增加至7个,分别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金融科技、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此次新增的10个专业及项目均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急需,依托港科大(广州)独特的融合学科大学办学定位,配备一流的师资和办学条件,致力于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的领军人才。
在本科学历教育方面,港科大(广州)今年新增4个招生专业,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金融科技、微电子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致力于探索新材料和改进现有材料,推动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培养具备跨学科融合思维和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新一代材料科学家与工程师;
机器人工程:聚焦机器人领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培养胜任机器人及具身智能等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育教学、工程管理等工作的新一代机器人领域人才;
金融科技:致力于推动科技赋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拥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一代金融科技人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芯片是微电子专业的核心,也是人工智能的根基,涵盖芯片设计、制造与应用,半导体器件与材料,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等领域。
港科大(广州)自2023年起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目前已有两届本科学生。学校的本科教育特色鲜明,以本硕连读和本博直读模式进行贯通式培养,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本科教育实行大类培养与分阶段培养,前两年不分专业,第三年进入专业学习。港科大(广州)创新构建书院制育人体系,融合课内外学习资源,打造活力学习与生活共同体。书院通过“学术导师-学生发展导师-朋辈教练”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提供贯穿大学全过程的全人发展指导。
为了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港科大(广州)于2024年6月首次推出本科生科研“五个一”计划,由一位教授全程指导一名本科学生,组队开展一项科研课题,进入一个实验室接触先进科研仪器设备,项目完成后通过各种形式产出一项科研实践成果。全校有70%本科生参与此项目。
2025年,学校全新推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探索者”本科生科研计划,鼓励学生主动联系教授,通过自主选题开展实践研究,为本科生打造科研自由探索的空间。通过师生协作,激发青年学子的科学探索热情与创造性思维,提前培养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在硕博士教育方面,港科大(广州)今年将新增以下6个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港科大(广州)的授课型硕士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学术+实践"双主线培养模式,重视实践,为所有学生提供在行业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实习机会。
其中,授课型硕士项目智能制造(理学硕士)、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理学硕士)、计算艺术(艺术硕士)。
智能制造(理学硕士):致力于培养智能设计制造、传感检测、数据分析与控制等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通过学科交叉创新,为学生提供设计、管理和优化等智能制造流程与系统所需的全面技能与知识;
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理学硕士):旨在培养能够引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复合型高端人才。课程体系突出“双碳+金融”特色,聚焦能源革命、产业转型、绿色金融、碳市场等关键领域;
计算艺术(艺术硕士):将在计算媒体和艺术的关键领域提供系统性技能训练,如AI艺术、创意编码、3D动画、游戏设计、虚拟和增强现实等。
研究型硕、博项目则有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哲学硕士、哲学博士),该项目强调理工科与人文社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涵盖低碳技术、碳中和政策、绿色金融与经济、AI+等多个领域,将培养一批胜任“双碳”工作、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精尖缺”复合型人才。
另外,还有MBA项目——创新创业工商管理(MBA+)。MBA+突破传统工商管理培养框架,通过项目式实战训练,以及AI、金融科技等某一“ X”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风险投资和创业设计思维能力,使其成长为兼具专业深度和跨界视野的新一代企业家、投资者和商业领袖。
港科大(广州)硕、博士项目均属境外硕博士学位教育,采取自主招生、申请审核制,录取标准不低于香港科技大学同类专业在香港地区的录取标准。学生完成学业并达到毕业要求后,将获颁香港科技大学的学位证书。
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雄厚的学术实力,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理念指引下,港科大(广州)开创性地采用融合学科学术架构,面向世界科研的前沿、响应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为人类面临的复杂挑战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对学生来说,选择港科大(广州),意味着选择了世界一流的师资、为创新人才“定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化的求学环境和丰富的交流交换机遇。
港科大(广州)的师资队伍聚集全球英才,包括港科大的资深教授,以及从全球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引进的高水平人才。根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港科大(广州)有近15%的学术人员入选。
港科大(广州)的实验室等科研设施设备高标准建设,达到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港科大(广州)已有14个中央研究设施投入使用,更多新的中央研究设施正在规划与筹备中。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的中央研究设施形成互补,两校师生可以共享共用。
港科大(广州)采用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国际化特色鲜明。学校自2022年建成后,即向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学生敞开怀抱,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多元、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建校以来,港科大(广州)坚持在地国际化和拓展国际合作关系并重,校内已有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和教职工,与剑桥大学、鲁汶大学、东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50余所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进行深度合作交流,签署10余个各类合作协议,为学生创造丰富、优质的海外交流交换机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港科广
图由通讯员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4月30日,鹿明机器人项目签约仪式在苏州市吴中区举行。此次合作标志着吴中区正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集聚,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鹿明机器人专注于具身智能赛道,主要从事通用模块化人形机器人本体及算法的研发与生产,在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积累深厚,同时具备消费电子行业大规模量产交付和极致成本控制的宝贵经
2025-05-01 08:36:00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积极拥抱早期孵化和成果转化,通过创新服务体系、开发特色产品等举措,大力推进对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的“最早一公里”和“最难一公里”支持。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以下简称“模速空间”)正是该行着力打造的“科创鑫孵化”基地之一。模速空间是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坐落于西岸传
2025-04-30 18:23:00万科 视觉中国 资料图4月29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一季度,万科实现营业收入379.9亿元,合同销售金额近350亿元。同时,一季度公开债全部如期兑付。公告显示,报告期内,万科在各方及大股东强有力的支持下,积极实施“一揽子”方案,推进改革化
2025-04-29 21:43:004月29日,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蚂蚁数科正式对外发布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这是一款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全栈的智能体开发工具,助力金融机构高效打造能够自主决策、可信可靠的金融智能体应用。据介绍,Agentar平台以可信智能体技术为底座,能够在大模型侧、智能体供给侧、智能体执行侧及场景评测
2025-04-29 16:05:00作为市、区两级20项民心工程项目之一,东丽区万新街道建新东里南区、无瑕街道华盛里小区里巷供水旧管网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取得明显进展。两个小区庭院旧管道已出现锈蚀、水压不足等影响群众用水的突出问题。此次改造将更换优质管材,更加耐腐蚀抗老化。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区水务局与属地街道、供水企业、施工方建立
2025-04-29 1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