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威海市文登区民间传说故事汇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8:20:00    

#山东#​#威海#​#威海头条#​#文登#​#威海文登#​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神话传说

1. 秃尾巴老李(李龙王)传说

起源与情节:

传说文登宋村镇山东村李姓夫妇诞下一黑龙,因父亲误以为妖物,砍断其尾,得名“秃尾巴老李”。李龙王成年后为母迁坟至回龙山,并显灵护佑百姓。后赴东北降伏白蛟,助百姓治理白龙江(后改名黑龙江)。每年农历三月初二龙母诞辰,文登回龙山举办盛大庙会,延续祭祀传统。

文化影响:

该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闯关东”移民潮中传播至东北,成为山东移民的精神纽带。文登回龙山至今保留龙母坟、龙母祠等遗迹。


2. 赤金泊“大鱼求子”传说

故事梗概:

明代赤金泊村附近深潭中有一条大鱼,村民常来此求子,灵验者所生孩童嘴唇形似“鱼喙”。后因一位官宦还愿排场过大惊动鱼灵,庙宇香火渐衰。清代文登文人林培玠在《废铎呓》中记载此事,成为胶东民间奇谈。


3. 圣经山道教传说

全真派发祥:

金代王重阳于昆嵛山修炼,创立道教全真派,培养“全真七子”。圣经山现存《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道教文化象征。


二、历史故事传说

1. “文登学”的起源

秦始皇召文:

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秦始皇东巡至文登山,召集文人论功颂德,文登因此得名。北齐天统四年(568年)置县后,历代修建召文台、学宫等,形成“士好经术、民崇礼让”的士学之风。

科举盛况:

自唐代至清代,文登考取进士102名,尤以明清“一榜七进士”“父子同科”等佳话闻名。清代徐士林(乾隆帝师)等代表人物彰显了文登崇文重教传统。


2. 羲仲宾日与二十四节气

天文观测渊源:

《尚书·尧典》记载,尧帝命羲仲驻文登旸谷观测春分。文登界石镇旸里店村一带发现新石器遗址,出土文物佐证此处为上古天文观测地,奠定文登在中华农耕文明中的地位。


3. 秦权与文登置县

秦代统一象征

1973年文登出土秦嵌铜诏版铁权(秤砣),铭文记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印证秦朝影响力东至文登。文登之名始自北齐,为胶东半岛千年古县之一。


三、民俗与技艺传说

1. 胶东花饽饽习俗

工艺与象征

以小麦面手工捏制花鸟等造型,用于祭祀、节庆。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遗,文登将其发展为特色产业,成为“致富香饽饽”。


2. 文登鲁绣

千年传承:

春秋时期兴起,唐代鼎盛,与苏、粤、蜀、湘绣并称。2004年文登获“中国工艺家纺名城”称号,2009年鲁绣技艺入选省级非遗。


3. 脉田糖瓜与祭灶习俗

传统工艺:

以黄米、麦芽熬制糖瓜,腊月廿三祭灶时用于“粘灶王嘴”。脉田村保留古法制作,2009年糖瓜技艺列入省级非遗。


四、自然景观传说

1. 温泉之都

五汤传说:

文登有七里汤、呼雷汤等五处温泉,其中呼雷汤因泉水涌出时声如雷鸣得名。齐文化时期已有开发,现为疗养胜地,定期举办温泉旅游节。


2. 西洋参种植传奇

地理标志产品:

文登西洋参皂甙含量高于进口品种,硒含量达进口参8倍。张产家镇为核心产区,2015年加工工艺列入区级非遗,技术规范成为省级标准。


文登的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既体现了儒家文化、道教思想的交融,也记录了农耕文明、移民文化的变迁。这些传说通过文献记载(如《文登县志》《子不语》)和实物遗存(如秦权、召文台)得以验证,成为胶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小编感恩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