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复兴征程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7:22:00    

邓海建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五四运动”以来的百余年,有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的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拼搏奋斗、凯歌前行,不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负伟大时代,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他们身上,既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子之心,又有“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迈誓言;既传承着五四精神的基因密码,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国际视野与创新锐气。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今日之中国青年,执科技之利剑、怀文化之幽情,既能“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又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们,不是面目模糊的群像;他们,有个性鲜明的面庞。

当有人讨论“躺平”时,中国青年已经发起了“硬核挑战”。“00后”苏翊鸣在雪道上翻出1980度转体,电竞选手简自豪带领EDG战队逆风翻盘。外媒惊呼,“中国Z世代正在重新定义极限!”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拒绝高薪专业,执意选择冷门考古学时说:“敦煌需要年轻人。”在三星堆考古现场,“90后”文物修复师穿着汉服直播开箱,让青铜神树在抖音上收获百万点赞。《唐宫夜宴》的编导陈雷是“85后”,水下洛神赋的导演郭吉勇是“90后”,他们用AR技术让仕女图“活”了过来,让千万网友直呼“这才是文化炸街”。实验室里的青春更让人热血沸腾:24岁的曹原被称为“石墨烯驾驭者”,26岁的申怡飞是量子计算“巫师”,DeepSeek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28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奋斗不息的壮丽诗篇。

青年出于时代,时代历练青年。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出台,到“双减”政策为青少年减负;从“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平台的搭建,到“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的开展;“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打破学历天花板……一项项制度性安排,不断拓宽青年发展空间。这些改革正在破除“唯分数”“唯学历”的桎梏,让更多青年各尽其才。

今天的中国,“青年观”也随之转变:电子竞技选手成为亚运会参赛运动员,乡村网红主播入选“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技工院校学生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多元化的成功标准,激励青年人乘风破浪。与此同时,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使当代青年具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他们熟练运用全球知识资源,又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这种“平视世界”的心态,引领亿万青年在复兴征程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世界在变,初心不改。放眼国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科技竞争白热化;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人口结构转型带来深刻社会变革。因此,青年一代既要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又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实现个人价值,又要服务国家战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春如诗,岁月如歌。百年沧桑,换了人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中国青年必将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在新时代新征程续写无愧时代、无愧历史的青春华章。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