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志伟
据报道,在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河南村,每天上午十点半,准时飘出的馒头香比闹钟还灵。村里老人们兴高采烈纷纷来到村里的“幸福小站”——助老食堂。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中华介绍,村里70至79岁的老人花1元,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能在这里领上热腾腾的馒头,100多位老人因此受益。这份温暖得益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在政府支持、集体补助、社会捐助下,村里建起“双拥食品厂”。村“两委”成员带头,村民踊跃入股,建成馒头自动化生产线,由村集体统一生产销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十多万元。如今,这“舌尖上的温暖”不仅解决了老人就餐难题,还催生了富民产业,增加了就业机会,成为推动村庄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利润主要用于村集体建设,还建起了葡萄庄园采摘露营项目,村庄人居环境也大幅提升。
河南村的探索给我们以启迪:每天飘出的馒头香气如同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唤醒了沉睡的集体经济。这个普通村庄用“一元午餐”破解了养老困局,以馒头生产线撬动产业升级,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生动图景。
馒头里的民生温度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双拥食品厂”,自动化生产线已开始吞吐麦香。这不是普通的馒头作坊,而是承载着民生关怀的温度计。村集体用合作社模式重构利益分配机制,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幸福小站”的关怀——70岁老人自付1元、80岁全免的定价策略,既维护了老人的尊严,又彰显了制度善意。这种精准化养老供给,把“食有所依”写进了乡村振兴的答卷。
产业链上的治理智慧
从馒头生产线到葡萄庄园的产业跃迁,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搭建起“政府+集体+社会”的立体资金池,村“两委”成员带头入股激活了村民的参与热情。这种“党组织搭台、市场化唱戏”的模式,让集体资产不再是沉睡的资本。每年十多万元的集体收益中,70%反哺公共事业,形成“产业造血—集体增收—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共富路上的系统思维
河南村的实践打破了“就养老谈养老”的思维窠臼。馒头生产线带动20个就业岗位,葡萄庄园吸引城市游客,人居环境提升增强发展后劲,看似分散的举措实则构成有机整体。这种系统化的发展思维,将民生工程转化为经济增长极,让养老餐桌与产业餐桌同频共振。当老人们咀嚼着松软的馒头时,村庄正在咀嚼发展的机遇。
从舌尖到心间,从餐桌到田园,河南村的故事昭示着乡村振兴的真谛:真正的共富工程必然是民生逻辑与经济逻辑的完美统一。这里没有宏大叙事的空洞口号,只有馒头香气里升腾的民生温度,在自动化生产线与葡萄藤蔓交织的图景中,一幅“老有所养、产有所兴、村有所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这种将制度善意转化为发展动能的中国智慧,或许正是破解乡村振兴方程式的最佳密码。
今年以来,永登县武胜驿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通过“点上突破、线上提升、面上推进”的工作思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撬动群众主动参与,以环境焕新助推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让宜居宜业的乡村新图景渐次铺展。为打破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整治困境,该镇构建起“村社干部带头+党员乡贤垂范+
2025-09-04 16:27:00最新消息自2025年7月1日起我市将上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115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167元上调52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5倍确定由每人每月1675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751元上调76元详细内容如下: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025-08-18 10:34:00前阵子小坊报道了上海一位“执迷不悟”的阿姨被民警“盯”上了她转出150万投资后还想继续转账民警怀疑她遭遇了诈骗此后包括7名民警、3名记者(志愿者)和2名社区工作人员在内的12人连续跟进、反复劝说……(戳下图回顾详情↓)网友都纷纷替她捏把汗近日上海一位63岁的陈老伯又让民警犯了难闵行民警在分析了诸多异
2025-08-17 21:55:00杨晓娜当夜市的烟火气与招聘会相遇,会碰撞出什么火花?8月13日晚,河南郑州航空港区锦荣悦汇城西广场灯火通明,70余家企业“摆摊”,亮出3000多道“招牌菜”,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求职。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上的招聘展位一字排开,企业“摊位”前醒目摆放着岗位需求牌,“摊主”们都在想方设法招揽人才。现场
2025-08-15 10:17:00中新网湖州8月13日电(奚金燕 张舒悦)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13日消息,由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主牵头、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研制的《安吉县生态文明标准化白皮书(2005-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据悉,这是全国首部县域生态文明标准化白皮书。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多年来,安
2025-08-13 1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