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志伟
据报道,在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河南村,每天上午十点半,准时飘出的馒头香比闹钟还灵。村里老人们兴高采烈纷纷来到村里的“幸福小站”——助老食堂。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中华介绍,村里70至79岁的老人花1元,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能在这里领上热腾腾的馒头,100多位老人因此受益。这份温暖得益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在政府支持、集体补助、社会捐助下,村里建起“双拥食品厂”。村“两委”成员带头,村民踊跃入股,建成馒头自动化生产线,由村集体统一生产销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十多万元。如今,这“舌尖上的温暖”不仅解决了老人就餐难题,还催生了富民产业,增加了就业机会,成为推动村庄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利润主要用于村集体建设,还建起了葡萄庄园采摘露营项目,村庄人居环境也大幅提升。
河南村的探索给我们以启迪:每天飘出的馒头香气如同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唤醒了沉睡的集体经济。这个普通村庄用“一元午餐”破解了养老困局,以馒头生产线撬动产业升级,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生动图景。
馒头里的民生温度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双拥食品厂”,自动化生产线已开始吞吐麦香。这不是普通的馒头作坊,而是承载着民生关怀的温度计。村集体用合作社模式重构利益分配机制,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幸福小站”的关怀——70岁老人自付1元、80岁全免的定价策略,既维护了老人的尊严,又彰显了制度善意。这种精准化养老供给,把“食有所依”写进了乡村振兴的答卷。
产业链上的治理智慧
从馒头生产线到葡萄庄园的产业跃迁,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搭建起“政府+集体+社会”的立体资金池,村“两委”成员带头入股激活了村民的参与热情。这种“党组织搭台、市场化唱戏”的模式,让集体资产不再是沉睡的资本。每年十多万元的集体收益中,70%反哺公共事业,形成“产业造血—集体增收—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共富路上的系统思维
河南村的实践打破了“就养老谈养老”的思维窠臼。馒头生产线带动20个就业岗位,葡萄庄园吸引城市游客,人居环境提升增强发展后劲,看似分散的举措实则构成有机整体。这种系统化的发展思维,将民生工程转化为经济增长极,让养老餐桌与产业餐桌同频共振。当老人们咀嚼着松软的馒头时,村庄正在咀嚼发展的机遇。
从舌尖到心间,从餐桌到田园,河南村的故事昭示着乡村振兴的真谛:真正的共富工程必然是民生逻辑与经济逻辑的完美统一。这里没有宏大叙事的空洞口号,只有馒头香气里升腾的民生温度,在自动化生产线与葡萄藤蔓交织的图景中,一幅“老有所养、产有所兴、村有所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这种将制度善意转化为发展动能的中国智慧,或许正是破解乡村振兴方程式的最佳密码。
奋斗与坚守是中国劳动者的底色和写照。这个劳动节,河南电力众多检修技改项目与五一节日保电工作同步展开,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电网运检职工挥洒汗水、贡献智慧,正为人民群众清凉舒心过五一而不懈努力。4月28日,洛阳偃师区附近山脉深处,特高压1000千伏长南线防冰技改工作正有序推进,施工物料在起吊装备牵引下
2025-04-29 10:53:00阳光讯 (记者 熊玺 文/图)为深入贯彻落实西安市公安局派出所主防“1551”模式和“531”预防警务机制,近期,公安阎良分局持续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宣传活动,主动融入群众,解决群众烦心事,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暖心守护 不停歇“这位老人从渭南市下吉村
2025-04-28 23:03:00去云朵上的羌寨吸氧去复古夯土房打卡在治愈系田园撒野逛热闹的乡间市集……五一还没想好去哪儿玩的宝子直接冲绵阳这5个村一起开启绵阳乡野版多巴胺假期↓↓↓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2024年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典型案例及巴蜀美丽庭院连片建设典型案例,绵阳5个村庄榜上有名,分别是北川石椅村、平武
2025-04-28 14:35:00逐浪新闻记者:苏苏通讯员:寇金铎在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上,武汉市交管支队二大队交警不仅是交通秩序的守护者,更是危难时刻群众最坚实的依靠。4月26日,大队民辅警接连上演两场暖心救助,在车轮滚滚的高速路上,勾勒出令人动容的平安守护画卷。当日上午8时44分,在巡逻四环线的过程中,四中队副中队长陈亚鹏、民警吴
2025-04-27 18:23:00中国经济网重庆4月27日讯(记者宋雅静)春日的石柱桥头镇生机盎然:近70家企业扎根山间,返乡青年带着新技术激活撂荒地,土家吊脚楼旁的智慧民宿宾客盈门……这个曾经的“空心村”,正以全国首批“万企兴万村”优秀案例的身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共富答卷。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4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公布100
2025-04-27 1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