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雨 通讯员 善宣
5月19日15时38分,山东日照港畔,“海陆丰号”卫星成功发射!现场市民传来阵阵欢呼声,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瞬间。
作为汕尾海陆丰人,余浩帆今日特地来到日照,为的就是见证“海陆丰号”的升空。他说:“非常激动!作为海陆丰人,能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我感到非常自豪,现在天上不仅有雷公,也有‘海陆丰’!”
助力海洋陆地资源管理
“海陆丰号”的卫星编号为“天启18星”,与此次发射的其它三颗卫星一样,都是“天启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陆丰号”卫星入轨,“天启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加至37颗,星座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一代星座基本发射完毕。
此次卫星方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萍说:“这次发射将使得星座的覆盖更加均匀,通信时效进一步提高,将进一步提高海洋、海事、农业、应急、水利、电力、石油、物流、生态环境、智慧城市、单兵救援等行业场景的使用效果。”
“天启星座”作为我国首个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具备全球覆盖、通信容量大、低功耗、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可为全球用户提供“空天地海”四位一体的卫星窄带物联网数据传输服务。
马萍说:“‘海陆丰号’卫星基于 ‘天启星座’的整体特性,在海洋经济和陆地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她介绍,海洋经济方面,“海陆丰号”卫星能为海洋牧场、渔船监管等提供数据通信服务;在陆地资源管理上,“海陆丰号”卫星可用于资源管理统筹、生态环境监测等工作。例如在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监测方面,通过搭载的各类传感器,“海陆丰号”能收集海洋环境信息,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等数据,实现对海洋牧场环境的实时、远程监测,为海洋生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保障,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再者,通过布置传感器,“海陆丰号”能对陆地的森林、石油、电力等资源进行普查监控,了解资源分布状况和状态信息,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为何取名“海陆丰号”?
“今天‘天启星座18星(海陆丰号)’成功发射,意义非凡!这颗以海陆丰命名的卫星,不仅是对以彭湃同志为代表的海陆丰革命先烈的缅怀和纪念,更是海陆丰革命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延续。”汕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欣昕说。
现场望着不断上升的“海陆丰号”,陈欣昕表示,接下来,汕尾将充分利用卫星数据资源,拓展海洋产业、应急救援等业务,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建设中展现汕尾新作为。
此次汕尾市与深圳航科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谋划空天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家的航天信息产业贡献一分力量。该企业是专业从事太空前沿新技术、卫星及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技术等的航天创新型企业,也是“海陆丰号”的冠名方。
深圳航科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乐秀权说:“在海陆丰地区发展航天航空产业,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和价值。海陆丰有着革命和历史的传承,冠名‘海陆丰号’卫星,从地面到天上,对整个海陆丰地区、汕尾市的经济发展和未来产业方向都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
汕尾加快布局数字产业
近年来,汕尾加快布局数字产业,抢占数字经济“新风口”,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推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在汕尾设立服务基地,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唯一拥有2家数据交易所服务基地的地市。
此次“海陆丰号”卫星上天,正是汕尾贯彻落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相关部署的具体举措。
接下来,汕尾市将抢抓国家和省大力发展商业航天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布局和培育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赋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展现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新担当新作为,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如今,当每一位海陆丰人仰望星空时,都能感知到天上的“海陆丰号”和那跳动着的海陆丰血脉。
编辑:郑健龙
来源:金羊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雨 通讯员 善宣5月19日15时38分,山东日照港畔,“海陆丰号”卫星成功发射!现场市民传来阵阵欢呼声,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瞬间。作为汕尾海陆丰人,余浩帆今日特地来到日照,为的就是见证“海陆丰号”的升空。他说:“非常激动!作为海陆丰人,能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我感到非常
2025-05-20 08:00:00大众网记者 曲顺 青岛报道丈量自然维度,感知生命温度。经历是最好的课堂,研学是生命的对话。5月9日,青岛市即墨区北安中心小学2025年行走的思政课开启。同学们先后走进青岛极地海洋公园、青岛市动物园、青岛中山公园,开启奇妙的研学之旅。“我们出发啦”“我们出发啦”“我们出发啦……”伴随着一阵阵激昂响亮的
2025-05-10 19:18:00今天,太仓市沙溪镇举行二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活动。现场2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超13.8亿元。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出席仪式。活动上,汪香元等共同见证项目签约。这26个重点项目涵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3.65亿元、税收近1亿元。整体看,这些项目呈现出三
2025-05-07 13:48:00编者按:2024年,昭通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2025年,昭通市立足新的坐标方位、发展形势和使命任务,作出深入推进农业强市、能源强市、交通强市、生态强市、教育强市“五大强市”建设的工作安排,接续奋进,加快迈向全省“第一方阵”,努力闯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昭通实际的
2025-05-06 11:35:00航拍班彦村,家家屋顶有光伏。国网海东供电公司供图摊开冷却八眉猪肉脯。培训人员学习。本报记者 李庆玲 摄本报记者 李庆玲 牛玉娇 刘娟娟在祁连山南麓与湟水河相拥之处,一条“彩虹”宛如天边垂落的七彩锦缎,熠熠生辉——土族盘绣与文旅产业携手共舞,高原菜篮子跃动智慧农业脉搏,青稞酒香美名传遍九州,土特产与数
2025-05-06 0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