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宁:文明花开润民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0:23: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丁玉梅 魏雅琪 祁晓芳

七月,正是高原好时节。7月11日,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西宁,穿行于街巷社区、行走在田间地头,文明建设的强劲脉动在具体而生动的场景中清晰可感。文明新风,既在俯身为民的深耕细作里,也在寻常巷陌的烟火日常中,更在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里。

镜头一:

数据屏前的民生脉动

在西宁市数据局民生服务部,部长吴倩的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正无声诉说着市民的期盼。“涉及城市文明的诉求,占道经营、违法停车、非法营运始终是焦点。”吴倩指向一份分析报告。

然而,一组对比数据带来了暖意:今年上半年,违法停车类投诉量同比下降了7.7%。这微小的降幅背后,是西宁市“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的持续发力,是西宁市交管、交通部门“清理僵尸车”“规范停车”专项行动的扎实成效。市民对秩序的呼唤,正通过数据的精准解析与高效响应,转化为街头巷尾可见的从容与安心。

镜头二:

实践所里的志愿服务

城西区古城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孩子们正安静地写着书法,隔壁舞蹈室内,居民踩着音乐节奏舞蹈……社区志愿者娄海栗,忙着和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沟通“社区里的医学院”实习人选。

“古城台街道学院巷社区,老年人口基数庞大、高龄群体众多且空巢化现象日益凸显,为着力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整合多方资源,探索打造‘社区里的医学院’志愿服务品牌,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服务模式创新。”娄海栗介绍道,高校学子的专业知识,精准对接社区老人最实际的健康需求,为破解数字化时代老年人就医难题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用心书写爱老、孝老、助老的“幸福答卷”。

几步之外,西宁市古城台街道昆仑路东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平展示着一本特别的“存折”——“爱心储蓄本”。2019年,社区启动的积分兑换一度遇冷,2025年的创新带来了转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社区“能人”资源库,以“居民点单—社区派单—能人接单—积分激励”闭环服务机制,最终把“能人”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治理效能,既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又能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活力。

镜头三:

蔬菜田埂上的乡风新韵

在全国文明村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的田埂上,连片的冷凉蔬菜青翠欲滴。村党支部书记苏宝明走在田埂上,指着村里停放的一辆辆轿车和崭新的房舍,声音洪亮地说:“现在种菜种出了好日子,家家有车有房,这精气神能不好吗?”

驻村第一书记王天东深有感触:“仓廪实而知礼节。产业兴旺了,人心就齐了,文明的乡风是自然而然开出的花。”党员谢长正刚从菜地施完肥出来,她就是这场蜕变的见证者,对于村里人来说,冷凉蔬菜不仅让他们鼓了钱袋,更挺直了腰杆,文明新村之花在这里绽放。

镜头四:

摊位烟火气中见真章

城市的文明,同样在有序的烟火气中升腾。傍晚,街上游客慢慢多了起来,马静怡将餐桌餐椅,规范地摆到餐厅门口。“我们餐厅面积小,中午和晚上用餐高峰期顾客流失严重。”她边利落地擦拭桌椅,边说道,自从这两年政府允许桌椅外摆,她花了十多分钟办好摊位外摆手续,现在餐厅知名度高了,营业额也提高了不少。

“以前像打游击,心慌!”城西区力盟商业巷步行街内的流动摊位摊主王二峰笑着说:“现在位置固定,标识统一,生意稳当,心也踏实。”步行街内,摊贩推着小车按各自划分的区域摆好摊位,来往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看着这一幕,西宁市城管局副局长宋佼娇道出理念之变:“‘疏堵结合’是核心,既要坚决整治乱象,更要为民生找出路。这既维护了‘面子’的秩序,也守住了‘里子’的温情,让城市的烟火气与文明范儿和谐共生。”

文明并非高悬的标语,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城市治理的温度同频共振时,奏响的最动人乐章。这些跳动的镜头,共同勾勒出西宁文明的立体图景,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座高原城市正以坚实的步履,在基层的沃土上书写新时代的答卷。

编辑:韩丽萍;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